酒之所以成为文化,是因为酒与诗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。而酒联乃是诗的变体,是诗的摘句。自唐以来,或摘取律诗为联或巧拈名句为对,不乏其人。唐代,李氏集“林间扫叶安棋局,檐下分泉递酒杯。”成联,悬挂于书斋。清代张问陶的诗:“滩平水远人潇洒,酒绿灯红水蔚蓝。”句被今人摘为一联,书于船山楼。
颜几的“白日樽中短,青山枕上高。”是写酒人的;
宋窦象的“无小无大,一心之布可缝;或青或紫,十室之邑必有。”是写酒招的;
胡侍御的“庆喜升平开国酒,仙居日月驻壶天。”是写酒缸的;
“醉汉骑驴,颠头簸脑算酒账;艄公摇橹,作揖打躬讨船钱。”是拟人联;
“贾岛醉倒非假倒,刘伶饮尽不留零。”是谐音联;
“红白相兼,醉后怎知南北;青黄不接,贫来尽卖东西。”是描述联。
酒帘又称酒旗、酒望、望子等。它既是酒家的标示,又有很浓的广告色彩。酒帘、酒旗的起源,大致可以上溯到酒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的时代。酒迟到周代已进入市场,我们在文献上看到酒家用酒帘的记载,早见于《韩非子》“宋人有沽酒者,升概甚平,遇客甚谨,为酒甚美,悬帜甚高。”可知战国时,酒店前挂酒帘已成为招徕顾客的重要手段。
酒联是悬挂或粘贴在酒店、酒楼、酒肆门前的对联,又称酒对子、酒楹联等。一般认为楹联艺术起源于五代后蜀,由于楹联利用汉语的特别性能来造句、修辞,并与书法糅合在一起,它状景叙事、抒情寓意,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,既意深含蓄,有诗情韵味,又对偶工整,平仄交替,铿锵上口,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。因而,一经产生,便很快被酒店、酒商用来作为宣传广告和招徕顾客的手段,并与酒帘巧妙的结合起来。如金代壁画中的那座酒楼高挑着的酒帘上,就写有十个大字:“野花攒地出,好酒透瓶香。”即是对仗工整,很有诗情韵味的酒楹联。